对此,进口数据有所佐证:2021年,中国的烈酒进口额为25.04亿美元,首次超过葡萄酒进口额的16.90亿美元,成为第一大进口酒种;2022年上半年,威士忌是为数不多的量额双增的进口酒种。
相较于进口葡萄酒的持续下跌,威士忌的成长让经销商们看到了新风口。有行业人士认为,如今酒业市场整体较为疲软,威士忌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亮点。那么,威士忌能否从小众品类走向大众化?数据的持续高涨,真的代表着消费的火热吗?
1、葡萄酒持续下跌VS威士忌强势增长
对于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,白酒、啤酒、葡萄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三个酒种,相对于洋酒来说,葡萄酒显得亲民很多。而现在,我们偶尔会将葡萄酒、洋酒放在一起对比,这背后的原因,首先来自于数字。伟达奢侈名酒创始人薛德志告诉好酒水加盟网记者,数据的持续下滑有着多重因素:一方面是因为进口葡萄酒在多年的高歌猛进之后,开始进行波段调整,渠道需要时间去消化积累的库存;另一方面则是受疫情影响,国外进口环节变慢,海运、人工、原材料的成本上涨了50-300%,产品经常断货。
深圳智德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惠表示,葡萄酒是“盛世文化”的产物,在经济发展较好、人均收入较高,且对外交流频繁的背景下,葡萄酒能够有很好的发展。而当下,整个经济环境都趋于下行,疫情的影响也仍在持续,和白酒相比,葡萄酒在同等价位、同等酒精单位上价格偏贵。尤其是在高端产品方面,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同样文化属性的高端白酒。葡萄酒的消费多集中在50-100元价位段,且缺乏领先品牌的带动,消费频次不高,这些都是葡萄酒数据持续下滑的重要原因。
2、威士忌在珠三角地区变得普遍
相对于进口葡萄酒的式微,洋酒则展现出了强势的增长势头。
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常务理事席康告诉好酒水加盟网记者,如今在广州、深圳的高端商务场合,除飞天茅台之外,桌上比较常见的就是麦卡伦18年这样的大牌威士忌产品。可以说,在珠三角地区,威士忌消费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。
从地理位置上看,广东、深圳地处中国大陆南部,与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,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,外商云集,往来频繁。2021年,广东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4%。
同时,相关数据显示,全球华侨以广东、福建人为主。福建华侨人数达1580万人,广东籍海外华侨、港澳台同胞人数近3000万人,占全国的三分之二。海外华侨一方面推动了广东、福建的对外交流,提升了威士忌的接受度,另一方面也拉动了威士忌的销售。
席康表示:“广东、深圳的威士忌市场具有天然优势。内陆卖白兰地、威士忌多在夜场渠道或雪茄吧,但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这些城市,不仅传统夜场,很多普通的烟酒店也售卖威士忌。原来卖白酒、葡萄酒的门店,现在都会留一部分排面给威士忌。”
“我认为,在珠三角地区,威士忌在明显的走向大众化,走向日店消费。”席康认为,尽管目前酒业市场的消费比较疲软,但购买和饮用威士忌的消费者在变多,消费氛围也在逐渐起势,既有消费高端产品的,也有消费大众产品的。
3、威士忌大众化为时尚早
事实上,整个洋酒品类在中国酒类市场仅有1%-2%的份额。那么,本就属于“小酒种”的威士忌,是否会大众化呢?对此,多位行业人士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。
在薛德志看来,威士忌多在福建、广东一带流行,除此之外,也就是上海有一点消费基础。这是因为沿海一带接触威士忌的时间比较早,跟海外华侨的联系也比较多,接受度会好一些,而在其他地区,饮用威士忌的消费者极少。
席康也认为,威士忌在珠三角的流行不具备广泛的可复制性,毕竟广东是威士忌的主流市场,培育了近30年时间,消费者接受起来比较容易,也有一小部分人成为了忠实消费者;但内陆城市很难有消费氛围,普遍喝不惯。
此外,薛德志还告诉好酒水加盟网记者:“威士忌作为小众品类,本来就很难普及开,而且目前还有一部分炒威士忌的经销商,他们在短时间内把价格抬得比较高,但实际的市场容量并不大。未来,威士忌的发展或许会和酱酒一样,只有具备溢价能力的品牌才能长久发展。”
福建某进口商表示:“当市场上的人都说威士忌好卖,都在炒热价格的时候,最赚钱的机遇就已经过去了。这两年,确实有更多的经销商‘入手’威士忌,但市场也变得更乱了,或许这阵风很快就要刮过去了。”
综上来看,近两年,威士忌的确在中国市场迎来了一个“小高峰”,但要说这一品类即将开启大众化确实还为时尚早。想要入局威士忌的经销商,应合理评估自己的实力,再来下决定。
我对加盟感兴趣,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!
(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)
我们立即与您沟通
温馨提示:
1.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, 请放心使用
7x24小时电话咨询
400-969-05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