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酒市场,无论是全国性名酒企还是区域酒企,纷纷推出光瓶酒产品,并推动其价格向上延伸,譬如定价698元/瓶的泸州老窖·高光、2308元/瓶的李渡高粱1308等产品。
将时间线拉长到建国初期,白酒产品经历了从光瓶到包装,到过度包装,再到趋向光瓶的过程,其背后反映着营销的变迁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。
1、最初的光瓶酒
建国初期,光瓶酒是主流。
据相关数据显示,1949年时,全国饮料酒总量仅为15.62万吨,其中白酒10.8万吨;对比2021年来看,仅贵州茅台一家酒企的年产量便达到了8.47万吨。
很显然,当时的白酒产量是远远无法满足大众需求的,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。
从经济环境来看,在全国人民都处于温饱线的境况下,成本更低的光瓶酒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,外盒包装的存在可以说是“华而不实”。
而从消费者来看,他们对白酒产品的主要需求在于白酒本身,即基础物质需求是否被满足,而非包装如何;至于精神需求的层面,能买到白酒产品这件事本身,便已经足够“有面子”了。
那时候,对于企业而言,没有卖不出去的白酒,只有买不到产品的消费者。在市场竞争压力几乎为零的环境中,酒企的主要精力在于通过扩大产量实现更多收入,在品牌打造与营销方面的意识十分浅薄。
在这个阶段,白酒的产品属性更偏向于单纯饮品,从供给方到需求方,都没有推动包装升级的动力。
2、“穿衣”潮流
1988年7月28日,为了调节生产、打击黑市、增加财政收入、缓解供求矛盾,国务院印发了《国务院关于做好放开名烟名酒价格提高部分烟酒价格工作的通知》(国发〔1988〕44号),白酒行业进入了市场化定价的阶段。
1978年时,我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455.39亿元,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浪潮,在十年后的1988年,这一数据达到了13853亿元,增长超过3倍。所以,市场已经有了承接更高价格白酒产品的经济基础。
与此同时,在1978年至1988年期间,我国白酒产量以12.8%的年复合增速稳定增长,在1988年时达到了468.5万吨。虽然白酒依旧处于卖方市场,但已经不再短缺。
而白酒产品要匹配更高的市场价格,自然需要对本身的价值感进行提升,酒企品牌营销意识由此快速成长。
白酒企业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广告投放打响品牌知名度;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外包装的优化升级来提升产品的质感——白酒包装的潮流由此兴起。
而对于消费者而言,白酒既然已经能够轻易买到,其产品的物质属性就相对弱化,社交属性则凸显了出来。
也就是说,这个阶段的消费者,喝的不仅是白酒本身,还要靠产品维系人情往来、挣面子。因此,消费者也需要价值感更高的产品,升级包装就是最直接的价值感提升手段。
显然,从社会经济到白酒产量,都为白酒包装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;而从企业品牌意识到消费者的社交需求,也都为白酒包装注入了精神层面的动力。
3、再次光瓶
相较于前两个阶段,当前阶段的白酒行业已经从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,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,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了消费者身上。因此,现阶段的光瓶趋势源于企业对消费者观念变化的察觉。
在2020年10月的泸州老窖·高光品牌上市发布会上,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说道:“敢于光着是品质自信,是价值回归,裸着出生迎接新的时代,让名白酒找到明白的你。”
“明白”二字,便是宋书玉对当前消费者观念转变趋势的描述。在好酒水加盟网记者看来,这两个字主要包含着两重含义——
一是理性意识回归,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判断标准更多的建立在酒体品质上,更看重产品整体的性价比;二是自我意识增强,相较于用“看起来贵重”的包装去迎合他人对产品价值的判断,更愿意以舒适的饮酒体验来服务自我。
更何况,随着现代工艺发展与美学意识的提升,光瓶酒的质感得到了大幅提升,其产品形象、产品价值感与盒装酒之间的壁垒正在被逐步打破。
当然,白酒产品的社交属性依然存在,但随着社会制度的日趋完善,理性价值判断在商业合作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,当人情与社交不再起到决定性作用,过度包装的白酒也就不再必要。
综合以上因素,光瓶风潮的背后,是白酒产品一个新的属性正在萌芽——“不完全社交属性”,即人情社会、面子消费所赋予的社交属性依然存在,但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理性判断。这是自我与他人需求、感性与理性认知的平衡点。
再次光瓶,仅仅是个开始,未来,白酒行业或将出现更多动作,不断向着新的平衡点靠近。
我对加盟感兴趣,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!
(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)
我们立即与您沟通
温馨提示:
1.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, 请放心使用
7x24小时电话咨询
400-969-0565